現在網路資訊也非常充足了
網路上隨便google "投資型保單"
恩....
起碼現在大家都知道壽險和投資最好是分開
投資綁保險的
我一律建議大家真的要多加考慮再買!
但如果像我一樣都已經買了投資險保單了
也繳了幾年的費用了
想要解約也需要有認賠的勇氣啦😞
搜尋網路上也很少人有分享投資險實際操作的例子
跟我買一樣保單的人也沒有人在網路討論過
這篇文章就小小紀錄一下我近五年在這份保單的交易實況😂
目前我持有的投資險保單是 富邦人壽-優質理財變額萬能壽險乙型 (已停賣)
這張保單是我媽從99/04/07 (2010/04/07) 幫我購入的
月繳台幣3000元,這3000元一部分的錢用來買保單,另一部份的錢就拿來買基金
前6年每個月的3000元超過一半的錢都會拿來繳保單,
隨後繳保單的比例會逐漸遞減,用來買基金的比例會逐漸增加
![]() |
第4年還有高達14%在付保單前置費用! |
(詳細比例就得看保單內容囉~)
當初是設定用郵局扣款,我第一份收入是在2015年
也就是我拿到這份保單自己繳費時,已經是第5年了
(感謝媽媽,已經幫我繳完最難度過的5年😅)
保單至今已經持有第10年了
仍然有一部份的錢會拿來維持保單
ps. 聽我媽說當初保險員告訴她每月只需要100元的行政處理費,我不知道這是銷售話術還是保險員本身也不懂啦XD
我比較不解的是,保險成本也是逐年增加阿...!!
10年前的保險成本每月才165元呢~
由上兩張圖可以看到,目前大概就是每月300元來維持保單
剩餘2700元拿來投資
還沒投資就先被扣近10%手續費...到底要怎麼從中獲利呢...??
在聊投資部分之前,先看一下保單保障內容
自然身故保障、意外身故保障、癌症身故保障....理賠保障金額150萬
![]() |
自然身故保障、意外身故保障、癌症身故保障....理賠保障金額150萬
簡單來說,死亡後就理賠150萬
也就是這筆錢是我自己拿不到,這跟一般的壽險基本上是差不多的
目前我對保險的概念是,壽險對我來說可有可無
畢竟這筆錢我永遠拿不到嘛!
如果我未來意外死了,我會優先考慮保費較便宜且理賠額較高的意外險
如果我未來病老死了,那我小孩(假如未來有)也長大了,還真的需要這筆金額嗎😕
(未來的150萬加上每年2-3%的通膨,可想而知.....)
因此當初我拿到這份保單時,是很想解約的
畢竟壽險不是我需要的,而投資基金,也有更好的投資平台呀!
但每次我提到要解約,就被家人強力阻止....
(也是因為已經繳完前6年了,之後就是花少少的錢(10%)去維持保單)
且我家人,爸媽、兄弟、姑姑每個人也都有一張相同的保單了
其實後來算一算,每個月300元,一年才3600元,繼續繳100年也才36萬
但我死後我家人能拿到150萬!
(當然還要考慮通膨拉~ 但我也不是現在就立刻拿36萬出來,基本上通膨問題應該不大)
然後,目前我還維持續扣的原因
還有一個最大理由,就是
目前我投資的基金扣掉保險成本和維持費,都還是賺錢的😆
在我媽給我郵局帳本時,就發現每個月都會被扣3000
而這張保單是紙本的,我當初是完全不知道保單內容的
首先 我就先去富邦人壽公司開啟網路交易功能
(實際狀況有點沒印象了,反正去到那邊就說自己什麼都不懂,他們就會熱心幫你了)
然後,基本上網路交易功能很齊全! 我目前所有操作都沒透過保險員哦~
(保險員是我爸的高中同學,不好意思解約也是其中一個理由...)
1. 扣款
原本是用郵局每月扣款繳費
後來想用其他繳保費的信用卡扣款
詢問專員是"投資險保單只能用富邦信用卡交易"
於是我改用富邦數位生活卡
但扣繳沒有2%回饋,保單用富邦卡交易一律是0.5%回饋
(2020年前是0.3%回饋,後來跟信用卡課服確認,2020年改為0.5%)
而富邦數位生活卡的回饋是隔月抵扣帳單
因此我每個月繳的帳單費用實際上是2985元
扣款當下就瞬間拿到0.5%獲利阿!!
前幾年就很多人拿中信LINEPAY卡扣儲蓄險
當時全通路2%回饋,先不說儲蓄險利率值多少
扣款直接現賺2%,都比定存高了!
繳費可以選擇年繳、季繳、月繳...或是每月幾號和幾號扣款
我是選擇月繳
畢竟定期定額投資才能風險攤平😎
2. 標的選擇
我媽是幫我選了富蘭克林拉丁美洲
當我開啟網路交易,看到帳面損益時真的嚇一大跳
-40%~ -50% 😱
沒有截圖,但回顧2010-2015年
2008年新興市場是最火熱的時候
當時我在念大學,一直出現 金磚四國 的專欄
(2020了應該沒人在提到這個詞了吧)
首爾、馬尼拉、一些東南亞首都正崛起
(印象中當時的韓國應該還沒超越台灣吧XD)
原油油價突破100美元,到處都是生質能源議題
(沒想到後來是電動車發展優勢XD)
我看我家人選的標的
原物料鐵礦產、新興巴西.....
(原來還有分散投資的概念😂)
2016我果斷贖回了
贖回日期是105年3月,保單價值至少需留1萬台幣
(當時應該是留2萬左右,並轉換成新標的)
扣滿6年大概總投資21萬台幣 (幾乎都我媽付的,贖回其實不心疼😂)
當時如果整張保單解約,是拿回不到10萬台幣的!
現在是2020年,回朔來看,我媽(保險員推薦)確實是買在對相對高點
而我在2016年贖回,是在相對低點
(但也就當時有拿到一筆錢,讓我可以在台股上磨磨實戰經驗,也是不錯啦)
之後我續扣了一些基金
半年內獲利大於20%,也在短期內贖回了
(此保單要預留價值台幣1萬以上,其他皆可以贖回)
(但報酬率無法回朔,無截圖所以已無可考,僅能回朔看交易金額)
2016年我當時還沒有一套投資技巧,只是看了幾本操作基因的書
然後選了幾檔過往績效比較好的,再加上2016前半年是多頭市場
獲利一半原因來自運氣😂
後續因為也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技巧
所以僅能藉由分散風險的概念
將3000元配額給多檔基金
因為系統會計算每檔基金報酬率,
所以幾個月後將報酬率較低的基金
直接停扣並轉換標的
並提高報酬率較高的基金比例
最終將每月的3000元集中購買同一檔基金
(這邊顯示保險成本為0,是因為此保單保險成本扣除額和購買基金是不同日期,且不是直接從3000元扣掉300元,而是扣除等值300元的基金單位數)
因為目前我主要投資還是在台股
幾乎每天看盤
於是優先選擇投資台股的基金
與台股大盤連動性高,比較不用花時間去看基金淨值!
其實這張保單能挑的標的也不多
然後登入後在交易畫面才能用下拉選單看看有賣什麼基金...
點進去後還要一檔一檔比較..真的非常非常麻煩!!
我平均大概1年才會進去看看有沒有更好的標的
或是像今年突發疫情一樣,看看有沒有其他可以躲避風險的基金~~
以上談的是會與台股連動的基金~ 之中再挑選出好的!
而不是近期因為疫情影響,看到生物科技方面的基金績效都變好
就轉成買生物科技相關的基金
除非是看好生物科技的人,期待生物科技未來一飛沖天永不回頭
不然,還是選擇自己懂得市場會比較好
我是看好台灣未來發展的嘛
所以就算少少的3000元,也希望為台灣市場注入一點資金!
3. 關於贖回
從2016年年中開始定期定額扣款
2020年7月初已達+20%報酬率
已達到自己的停利目標
但因為我投資的基金是連動台股大盤
因此我選擇大盤長黑時再贖回還來得及
畢竟多漲一天多賺一天😍
終於在7/10大盤跌落5日線
果斷於7/10(五)晚上將基金全數贖回
7/16 (四)早上收到匯款,大約4個工作天
贖回前報酬率
贖回後剩餘
其實2018年前也有+20%的報酬率
當時我沒嚴格執行停利機制
後來2018年大盤跌落萬點,因此報酬率變成0.0x%..
以下是近10年帳戶價值變化
A點是贖回拉丁美洲基金,帳面原本9萬多,剩餘2萬
(帳面顯示3萬是因為轉換標的後報酬立刻轉正)
B點是贖回新標的,帳面價值約4萬多,半年內已獲利>20%,全部贖回 (需留1萬)
之後就一直扣3000買基金哦~
C點不是贖回,而是台股在2018年跌破年線,因此基金淨值少了約30%
最後呢
報酬率不是看帳面那些
因為還要看還原報酬率 (扣除保單費用那些雜七雜八的費用.....)
弄了半天,其實報酬率才1.7%
我對這張保單的態度就是
不虧就是賺
投資商品這麼多。何必選這個呢😩
最後說一下我認為這張保單唯一的優點
就是基金贖回、停扣、轉換標的都不用錢哦!!
你要用3000元分配給3000檔基金都沒問題 (但好像沒賣那麼多檔XD)
(至於一年可以變更幾次,就要問保險員了)
投資一定有風險,基金投資有賺有賠!
定期定額投資還在摸索中...有好的觀點歡迎底下留言討論🙏
原來投資型保單是這樣,有用的分享和參考😁
回覆刪除2009年買同一張保單路過~! 不賠就是賺"正確無誤",前六年每年並更次數有限,六年後不限
回覆刪除原來這張保單還有人繼續持有中~ 又過了四年了目前還是正報酬,一起加油🙏
刪除